Engineering and Service

工程与服务

水体和底泥调查解决方案

返回列表

一、方案简述

隐伏断层是工程施工中最常见的不良地质条件,其在地下一定深度的范围内,不易采用传统的地质手段来观察,断层破碎带分布容易导致围岩不稳定及形成各种渗漏,涌水通道等。

由于岩石破碎、裂隙发育且往往充水充泥,与围岩相比,断层一般具有较低的电阻率因此构成了使用电法勘探的必要条件。其中高密度电阻率法具有采集信息量大、观测精度高、探测速度快和探测深度较深等优点被工程物探人员广泛使用。

本解决方案主要是探明场内地表涌水点下方裂隙及破碎带发育等不良地质发育情况及分析涌水原因,发现隐伏导水带通道。

serxq1.png

二、项目简介

一.调查目的

该项目调查矿湖库容及底泥厚度,以便为后期相关工程的开展及工程量的估算,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二.调查方法

采用水上高密度电阻率测量方法,一次布线,多装置采集。







三、现场方案

1、仪器设备

调查选用GD-20多通道电法工作站,使用水下专用电缆,共设5条测线。进行地球物理参数采集的同时,每条测线的地表高程差异通过RTK采集数据进行校正;

2、测线方案

根据现场条件,共计5条测线,其中东西向3条,南北向2条

注:预算允许的情况下,可加密测线,以获得分辨率更高的数据;

1623122287(1).jpg

四、电法工作原理

基本原理

电阻率法(Electric Resistivity Method)或称为直流电阻法(Direct CurrentResistivity Method) 或地电阻法(Geoelectric Resistivity Method)。是介质电阻率差异为基础的一种物探方法。直流电阻法之施测原理,为利用直流电或低频交替直流电经由一对电流极 A、B将电通入地下,建立人为电场。藉由地层间介质不同,其导电性之差异,可利用另一对电位极 M、N 测量电场在 M、N 之间造成的电位差,由此求出地层视电阻率(Apparent Resistivity),进而估算地下地层的导电性分布。

该项目中所探测的水体及底泥均属于低阻部分,而湖底原岩则属于相对高阻,利用调查场地内观测体的导电性质差异,通过数据处理,即可圈定水体与底泥的范围,进而计算方量。

1623122355(1).jpg

五、结果展示

如右图所示:可见测试场地的观测体水平层理较好

1623122526(1).jpg

探测边界两侧存在较为明显的导电性差异。根据计算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测区湖水平均深度13米,最深40米

2、测区底泥平均厚度9米,最厚处27米

3、配合RTK数据,即可估算矿湖容积,以及底泥体积

注:就测线展布位置,选取若干点,用传统重力锤及钻杆分别测得水深以及底泥厚度,带入反演模型进行校正,以获得更为精准的方量;


六、地球物理方法的优势

虽然测区为污染水体,主要工作区在水上,但是水上电缆一次性完成铺设,无需架设水上作业平台,减少安全隐患,节省施工成本;

地球物理方法测得数据在断面上连续的,以采集剖面数据的方式构建3维实体空间形态,比传统以各点数据推测实际方量更加精准;

如水体底部存在泄漏通道,测试断面上会有非常直观的反应,并且可全面了解泄漏通道的路径及影响范围;

矿湖底泥中可能封存有危害性较大的有害气体,传统钻探测底泥的方式可能揭穿底部天然防护层,使得有害气体进一步扩散,地球物理方法则对观测场地几乎没有破坏和干涉,测试对象不会被扰动,也保证了测试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