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ication field

应用领域

某化工厂浮油污染调查案例

返回列表

一、方案介绍

受委托,对北京某化工厂进行浮油污染分布探测,主要目的为:

①探测场区的浮油污染范围及深度。

②验证现场MIP的测试结果。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选择地球物理探勘的高密度电法(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进行探测,面积约4000平方米。

测试方案

合理布设测线是取得高品质数据的重要因素,本次使用高密度电阻率法,以物探技术对大面积疑似浮油污染分布的区域进行探测,共布设高密度电法测线6条有效长度为4000平方米,可针对场地浮油污染的范围、深度、异常信号区域等基本情况,为业主提供完整的地下特征信息。



三、仪器设备

调查采用GD-20多通道工作站及三维探地雷达,测点信息采用RTK进行收集。

四、成果展示

结合背景测线结果及NAPL电阻率特性推估,在第二层中,存在的多处测线电阻率小于20 Ohm-m的相对低电阻区域(下图红色虚线区域),推测可能为异常区域,此异常为污染容易汇集区,且若油品污染,则可能被风化,局部风化严重。污染异常平均深度3-7米,污染最浅位置约2米,污染最深位置超过测线的测量深度10米,且异常向下未封闭。


调查区等深电阻率切片图

三维成果图

建立三维模型除了能更好的可视化呈现地下电阻率分布情形,在估算体积时更有其优势性,可直接透过数值计算单一或特定电阻率范围的体积。综合等深度切片图结果推测,调查区污染异常分布平均深度约为3-7米,最深约12米,污染最严重范围深度约在4-6米,电阻率相对最低,可能为严重风化的油品。并依此画出调查区污染的分布范围,约1287平方米,如右图所示。

浮油分布图

在进行油品等污染调查时,往往会寻找相对高阻异常特征,由于LNAPL属于易挥发、易被生物分解的污染物,随时间增加,油品的导电率会随着风化程度与时间明显上升(或电阻率降低),因此历经数十年的场址,几乎是看不到相对高电阻的油品,故进行调查前,应对场区基本情况有充分的了解。环境地球物理方法主要目的是增加现场信息,由原本点的信息扩及到面与体,并不是取代传统检测技术。有更多的现场信息更能验证环境地球物理方法的准确性与时效性,与传统钻探取样是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