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ineering and Service

工程与服务

某化工厂重金属污染调查解决方案

返回列表

一、方案简述

1.调查目的

对目标场地以物探技术对大面积疑似重金属土壤污染分布的区域进行探,I探明厂区内重金属污染分布及深度。 l探明厂区内污染是否有扩散至下游。 l结合物探成果,为后期修复工程提供可靠信息。

2.调查方法

采用地球物理探勘的感应电磁法(EM)及高密度电法(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进行探测。


二、项目简介

对目标场地以物探技术对大面积疑似重金属土壤污染分布的区域进行探,探明厂区内重金属污染分布及深度。为后期修复工程提供可靠信息。


三、现场方案

1.仪器设备

调查采用GD-20多通道工作站及感应电磁仪,测点信息采用RTK进行收集。

2.测线方案

本次化工厂环境地物探测主要目的是利用物探技术探清厂内污染状况,同时与钻探取样的结果进行补充验证。化工厂内的主要污染目标物为重金属,在局部区域可能混杂有机油品类污染物。基于以重金属污染为主的原则,首先采用感应电磁法(EM)调查整个厂区的污染分布和污染程度。再根据感应电磁法成果,结合厂内实际状况,进行高密度电法(ERT)测线的规划和布置。

1623060457(1).jpg

四、电法工作原理

电阻率法是以介质电阻率差异为基础的一种物探方法。 为利用直流电经由一对电流极 A、B 将电通入地下,建立人工电场。通过地层间介质不同,其导电性的差异,可利用另一对电位极 M、N 测量电场在 M、N 之间造成的电位差,由此求出地层视电阻率,进而估算地下地层的导电性分布。

serxq4.jpg

五、结果展示

成果展示-背景区域成果

1.png

1.png

背景区位于场外上游约250米区域大小约40m*170m

红色框线为背景EM量测区域

中间黄色的直线为背景ERT测线

背景EM成果表明背景区域的电导率整体水平主要在20mS/m以下,即图中紫色系区域

背景ERT成果表明电阻率分布约介于30ohm.m-300ohm.m。区域内无极高或极低的电阻率异常。以此为依据,若厂区内结果出现极低阻(<2ohm.m)时,极有可能为重金属污染所致

ERT成果展示

1.png

区域1,3为住房和建物导致,在区域2的上方出现的高导也为住房所导致,因此首先排除这些干扰项。区域2,4,5为主要的污染潜势区域,另外位于区域3,4,5中间被包围住的区域也有极高的污染潜势,这个区域由于建物众多,相较于其他区域比较复杂,后续进一步通过ERT确定污染的位置与分布。根据图中结果显示,在可疑区域出现的高导异常均显示超200mS/m,甚至超过250mS/m。

1.png

测线ERT1~ERT3电阻率的分布范围与背景值基本吻合,推测该测线结果为无异常污染区。ERT4~5测线起始端出现了极低异常区,电阻率约为2ohm.m,其深度在6~7米处,推测为浓度较高污染异常区。ERT6出现了三处可疑低阻异常区,其电阻率并不像ERT4~5那样显示非常低,推测污染物并非大量集中在测线下方,而是由旁侧映射进入了测线剖面,或者为此处污染物浓度较低。 ERT7~ERT9三条测线测线位于高污染区,显示的结果与EM结果吻合度很高。主要的重金属污染潜势位于测线ERT7和ERT8的中间往后的位置。对应的区域,从ERT7到ERT9,污染程度逐渐减弱。相比于测线的后半段,在三条测线的前端都有不同程度的较轻的污染潜势,深度约13米内有较严重污染趋势。

1.png

ERT10~11两测线前端为中污染潜势区,与ERT4和ERT5的前端交叉重合在这一污染潜势区  域。在ERT10的0-64m,深度约7m内及ERT11的0-44m,深度约4m内,均为污染潜势。ERT12是横跨中度和重度污染区的测线,在测线约66-84m范围内,深度约8-18m内有轻度重金属污染潜势,在测线112m到168m范围,深度约8m内,有较严重的污染潜势。ERT13位于重度污染区,可见明显低阻异常区,约在测线水平距离42-80m范围内,深度约在6m内。


六、地球物理方法的优势

以隐患暴露点为中心,发散式测试,对于溯源探测的方向确定有较好效果

无钻孔揭露,不产生二次污染

采用高密度电法能很好的对不良地质体进行检测,能查明周边构造、裂隙等地质情况,发现隐伏渗漏通道,是一种实用,高效,无损的方法。